这篇我同时也在p站上发布了 评论很多,大家似乎都有所感慨。因此也在这里发一下。

最近一直在思考学习网文写作的事情。又恰逢deepseek-r1出圈,对许多小白造成巨大的冲击,各路豪杰纷纷开始尝试r1写文,某屎黄色论坛书院变成了AI书院。全是网文、色文的AI改写和畅想。

自然,我也是在第一时间就去尝试过了,远在大洋彼岸还没有友邦惊诧的时候,就已经玩了一圈了,从写原创人设到润色。

不过试过一圈之后我倒是感觉兴趣缺缺。在搞色色上,文笔是挺惊艳的,中文也确实好,但其他方面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慨了。之后dp的官网和api频频宕机,大家依然玩的不亦乐乎,我却是已经开始想别的事情了。

我在想AI最近的高速进步,对我们这些码字编故事的人究竟影响在何处,要怎么用AI才好?

这里,我就把我的一些不成熟(但是很认真的思考)分享给大家。先声明,我的视角是站在有志的创作者、正在成长的小白作者的视角,而不是消费者视角。纯AI玩家/路人/工作室写手/AI投机者大约是不适用我的结论的。

先放结论:

【大模型搞涩涩是纯纯的玩具属性(娱乐涩涩app、AI文爱、角色扮演跑团),而非真正、传统意义上的写作。AI辅助能力有缺陷的作者,可以短时间提升作品质量。但长线来看,对作者的写作力实际提升坏处远远为多。】

【对于眼下正急缺文笔和构思的小白作者来说,想要真正提升笔力,写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文(而不只是局限于写出手头一篇还不错的文),用AI大模型很可能是饮鸩止渴。】

我知道这说法听起来像是语文老师的保守说教,但这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,你可以跟着我的思路捋一捋是不是这样。

首先,我们先确认一些事实,扫清还不太了解大模型AI写作的读者的认知盲区。目前的大语言模型,即使发展速度日新月异,也始终无法克服以下核心劣势。

中文文笔好的大模型,目前虽然首推dp-r1,然而r1的短板就是逻辑飘忽,上下文很差,并且这其自身语料和架构特性造成的,不是后期调教就能优化好的。想要用AI写长文,你依然和过去小克、gpt、gemini搞涩涩的流程一样,必须拆分你的写作流程,比如拆成许多短篇章一点一点写,提纲也很可能需要分开制作,或者用Claude或者人工辅助(当然用酒馆这种配好的另说,但酒馆显然也不擅长直接构建长篇,而是专精于角色扮演,需要作者自己去亲自组织素材才能用好)

目前的大模型的写作风格都有自己突出的特点,要分类的话,只有傻子(小参数的模型)、庸才(老一点的模型、gpt4系列等)、基本合格的作者(克3.5 gemeni1206)、和有风格的鬼才(deepseek-r1)这几种,并没有什么全才,就拿r1来说,比如说在发布的第一天很多人就反应它的风格是很容易“发癫”,有人说它有种用理工科思维搞黄色的迷幻感,有人觉得女频味儿过重,对于语言风格,很多人有自己的看法,但有一点是一致的,“味儿太大”,并且这个因为语料选择问题,算是写在了基因里,后期去除也要费很大功夫,但问题是,这本就是人家的优势,你去掉了有啥意思呢,为啥不去玩逻辑一致性更好的小克/gemini?

而这就推出几个结论。那就是,在当下这个时间点——

1、想要用AI写不需要剧情逻辑前后一致性、不需要风格独特性的长篇“猪食”,的确是可能的。

2、想要用AI写稍微有点质量要求的长篇小说,靠AI一键输出是不可能的。

3、想要用AI辅助写中长篇小说,特别是色文,需要复杂的前期设定、投喂资料、流程优化和分解,不断反馈重试和修改。这其中工程量很大。